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城市最繁华的地方有一片麦田,夏末秋初,麦子熟透了,在午间的时光里闪着金色的光芒…
守住心里的规矩是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却不是人人舍得的
//

 

 

网贷平台出清最讲究平稳确定。
网贷平台崩盘的时候,我们审视下业务的左侧资产逾期的结构。
首先是偿贷能力丧失。
对于法人和个人而言,偿贷能力丧失是不同的。
法人机构往往倾向于破产,而且基本无法再恢复。这就导致一旦法人机构偿贷能力丧失,资产基本就彻底永久缺失了。而且即使经济周期之后,破产法人的经营活动也趋于无法恢复。
对于个人而言,则会取决于个人的生理自然年龄。如果个人重新开始生产活动,则偿贷能力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恢复的,一般最少三分之一经济周期,也就是说,大概需要三年左右吧。也就是说,这部分个人信用贷款在三年之后偿贷能力是可以恢复的。网贷业务中,主要是个人小额信贷业务,法人业务相对较少(比如票据相关业务),所以,个人偿贷能力丧失导致网贷小额信贷资产在中期会修复。前提是网贷平台具备基本的风控能力,而且征信环境完备,这部分坏账不应该超过最终存量资产的10%。
其次,是偿贷意愿缺失。主要是主观主动偿贷意愿丧失和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丧失。主观主动偿贷意愿丧失就是骗贷,不取决于偿贷能力,行为也不局限于网贷,会涉及更广泛的商业活动和金融业务,规模波动缓慢,与金融经济周期高度无关。网贷平台具备基本的风控能力,而且征信环境完备,这部分坏账不应该超过最终存量资产的10%。
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下降,往往是具备偿贷能力,但是资金链杠杆最大化,与外部环境影响高度相关。经常是,他不还所以我也不还;或者是,等等看;再就是,抽了资金还账,自身收益会受损…
也就是说由于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丧失导致的逾期规模超过八成。
网贷平台崩盘之后,逾期的原因更多是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下降导致的逃废债现象。
唯一抑制这一现象的方法就是提高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下降导致的逃废债对融资人带来的违约成本。
对于单一网贷平台而言,由于缺少信息交换机制,导致融资人违约成本仅仅局限在单一平台上最大的存量融资额,而且由于信息隔离,导致跨平台平行借贷的多头借贷违约成本几近于零。
另一方面,由于是表外信贷行为记录,所以,无法入表,而不仅仅是数据质量问题-不在表,就无法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激励。所以,传统持牌征信环境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客观记录借贷行为载体的标签,而非信贷行为内容,而且保持对商业和金融机构的授权可查,就可以形成基本的融资人KYC,甄别多头和过度负债行为,并用于抑制客观被动偿贷意愿丧失。
当融资人违约成本提高之后,必须通过原有的信贷交易平台才能完成偿贷行为,这就保证了网贷平台上的资金回笼。
当然,这就需要运营团队来与融资人有效沟通。

 

没有现金流那就重构现金流凭啥重构呢?不是凭借资产资产八九成逃废债了要凭借负债来重构现金流羊毛出在羊身上
至于资产八九成逃废债是因为被动偿贷意愿丧失那就提高违约成本呗在一个平台上就那么点债务必须放大。这靠单一平台无法完成必须要放大到整个表外信贷体系甚至扩散到表内甚至社会体系从而形成足够的违约成本
表外信贷信息根本无法入表?咋办呢?
实现表外跨平台的信贷信息交换机制即可

 

网贷平台崩盘的时候,我们审视下业务的左侧资产逾期的场景。
没有资产,但有现金流。那就是庞氏,现金流一定会崩盘,崩盘周期取决于在贷余额的帐龄和对外支付的年化综合融资成本。
有一部分底层资产,出于对外部性的考虑,出现自融,最终现金流中断。崩盘周期取决于基础资产现金流持续规模、在贷余额中底层资产存量比例、在贷余额的帐龄和对外支付的年化综合融资成本。
这两类场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资产收购回填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另外两种情形是,足额资产对应负债,或者资产加权益(罚息、利息、抵押折现等等)大于负债,只是因为持续流动性不足导致现金流丧失,最终崩盘。
所以,这基本考虑两个层次-资产和现金流。往往是由于后者导致崩盘。前者体现了网贷平台经营者的主观立意,后者不仅仅体现了运营管理能力,更体现了宏观外部环境。网贷平台没有资产或者即使有资产也没有现金流了啊!
本质上确定稳定出清的核心问题不仅仅在于存量的网贷资产覆盖负债比率更多是退出期的持续现金流来源也就是说退出期必须要重构现金流
如何重构现金流呢?
网贷平台崩盘的时候,我们审视下业务的右侧负债的结构。往往也呈现出28现象,百分之二十的投资人占据了余额的八成。
怎么就忘了啥叫做资产的数字化或者数字化的资产了呢?对啊!负债一侧也是平台花了几大倒流成本获得的而且花了巨大成本维护的资产啊!
既然也是资产,那么如何产生现金流呢?与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丧失是否有相关呢?而且现金流规模至少要能够对应兑付期现金流规模
不可以买卖数据哈-违法!

 

在互联网里的一个现象-高频业务对低频业务更容易形成平台竞争优势也提出了一个假设-采用多业务组合策略来应对
高频应用本质是摊薄了每一次交易的交易成本在零边业务建立之后 其他业务的交易成本摊薄的速度更快也就呈现出了高频业务对低频业务更容易形成平台竞争优势
如果是基于上述原理的话交易成本较高的高频业务对于交易成本较低的高频业务具有劣势因为成本摊薄的
高频业务具有劣势因为成本摊薄的速度更慢但是一旦先发建立 则对后者就形成壁垒
另一方面就是粘性其实反映的是需求的刚性也就是说即使成本高由于满足特定需求的交易结构和对象锁定具有刚性也不会简单考虑交易成本的问题
所以依然还在用百度和高德地图还在用网易严选还在用好医生还在用招商银行还在用…
所以,成就了拼多多、云集,火了costco
重构现金流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电商成本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运营成本和获客流量的成本。网贷平台在出清的过程中,并非无所凭借的裸奔冷启动,而且,投资人本来就是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而且更多是类似云集的中端客群,甚至不乏擅长经营和运营的投资者,微商也可以使得投资者能够更有效回笼资金。
至于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找到了行事的起点和方向,剩下的就是不断的迭代了……
当然,这类出清操作不是适用于所有平台的,因为崩盘之后的平台缺乏投资者信任中小平台根本无法凭借自身存量投资人实现有效转化。能够实现这种方式出清的机构应该在个位数

 

 

//
自2014年3月之后,民间借贷利用互联网嘘头进行的小规模实践曾经饱受社会关注
经历了逆向选择之后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变革套利空间散尽监管框架日益完善
随着市场清理过剩供给和落后供给出清银行入场实践继续深入补充金融将进入新的阶段随着法律框架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将进入新阶段监管能力和工具的改善 将有效抑制系统脆弱性。
短期支持各地地方政府完备监管和服务体系重构推出机构成本机构和现金流机构有序出清地方市场重构格局
中期伴随着全球经济状况的发展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机构上市业务出海将重新归于理性
经济还处于周期之中上行期做资产下行期做负债

 

//

 

话题:



0

推荐

郭大刚

郭大刚

7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1971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长期从事IT/通讯/互联网行业。2002-2009年供职于神州数码,2009-2012年供职于佳杰科技。2012年3月-2015年9月就读长江商学院FMBA,期间任职于秉鸿资本和国泰创投等机构,是TMT行业的独立天使投资人。2014年12月创立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2017年9月10日,更名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2018年9月28日卸任。目前,专注于Fintech、Regtech领域的独立研究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