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10月2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统战部副部长冉万祥就用“56789”的你概念概括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巨大贡献: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作为民营经济的一部分,在宏观经济周期中,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结构性调整是市场规律。

出于社会需求来突出采用利率工具对市场定向投放信贷,信贷的定价者和接受者就会发生有趣的现象。

2017年第三季度,加息缩表去杠杆要求强化。银行为了符合行政化的要求,首先压缩了小微信贷部门的业务,再一次出现了抽贷惜贷现象,直接体现到了经济领域中,骆驼身上的稻草除了持续不断的税收压力、人力成本上升之外,最终,体现为了市场出清的结构性调整过程。

2018年7月之后,信贷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开始提供各类定向信贷产品,而且利率被行政化地限制在某种远低于市场真实融资成本的区间。于是,支行行长们,就和过往信用记录良好的大客户沟通,按照信贷产品要求的额度请客户接受某种小额低利率信贷产品。既完成了信贷发放的行政化指标要求,又不必承受过度的信贷风险,更不必面临终身追责的问题。对于授信客户而言,对于这些小微信贷虽然不一定有需求,但是也没有额外的压力,从社会资源沟通方面讲,成本也可以承受。反倒是,那些真正排队申请小微信贷的客户,依然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关的信贷服务。对本来已经建立的补充金融体系,由于盈利面临挑战,直接面临着市场挤出。对于公共行政服务部门,看到的是有限的信贷资源被无效消耗,而形成市场化利率定价的补充金融机构退出,见进一步导致了有效供给的下降,从而带来了真实价格的高启,最终收敛于市场主体出清。

 

充分的市场化供给,能够最终使得补充金融市场的价格趋于确定的稳态的定价区间。也就是说,无法充分供给之前,市场中利率的定价并不有效反映标的风险,因为信贷主体仅仅是价格的接受者,服务提供者才是价格的制定者,对应价格的风险不仅仅是资产的风险,更多是其他风险。如果在完全市场状态下,会有更多的信贷供给者进入市场。而在不完全市场状态下,这种状态如果靠扭曲信贷利率的方式来试图解决,只能导致因为市场化供给能力基础而成本上升带来既有的风险还会持续累积,并不能从根本上最终解决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小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来就不仅仅是收到金融信贷覆盖到达率的影响,因为本身的破产风险就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而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并不是其最核心的问题,结构性的通缩现象,或许仅仅是社会现象而已,并不一定是根源。如果采用行政措施,扭曲市场利率,不过是掩盖了市场主体的出清过程中的波动而已,最终,由于价格扭曲,反而会在其他方面累积风险。或许,更需要的或许是在社会发展治理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充分有效的根本性的调整。

其实,这些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已经反复出现了很多次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金融的范畴,最少要从经济角度审视,抑或需要从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社会制度供给角度审视。

 

如果,价格长期不收敛于价值,那么投资就会成为不可持续的庞氏骗局。

话题:



0

推荐

郭大刚

郭大刚

7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1971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长期从事IT/通讯/互联网行业。2002-2009年供职于神州数码,2009-2012年供职于佳杰科技。2012年3月-2015年9月就读长江商学院FMBA,期间任职于秉鸿资本和国泰创投等机构,是TMT行业的独立天使投资人。2014年12月创立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2017年9月10日,更名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2018年9月28日卸任。目前,专注于Fintech、Regtech领域的独立研究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