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辞任之后,主要的时间是在家抱娃,偶尔外出,也主要是会客。
 
冷眼旁观依旧水生火热的民间金融市场,回想2015年6月美联储开始加息时候的基本判断,历历在目。
 
美元加息,中国货币投放机制锚点依旧,经历了流出,SDR承压。民间金融在周期末端先升后抑,似乎是创新带来的繁荣,实则是机制发生了变化,其间风险暗积,又萌芽弱小,被拿来割了替罪,也正好合适不过。
 
2015年宜人贷上市,实现了脱胎换骨涤旧立新,风险得以有效分散。之后至2018年12月360金融上市。历时3年,在本轮美国资本市场时间窗口关闭前,中国大陆民间网贷平台机构12家赴美。
 
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社会历史机遇,分散风险,继续保持对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敏于精业。
 
本轮周期,金融更多是经济的表象吧?宏观货币政策效能的边界在哪里呢?对经济领域作出深入的调整,才能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概率吧?就金融而言金融,最终只能累积风险走向系统失稳,谁会是最终的替罪羊呢?
 
理想上,市场最终是会出清的。但,有限理性调节下,到最后留下的都是退不出去的,就像保底之后的股市。因为,退不出去的话,沉没成本是历史累计的最大敞口,反而是退出市场的收益,即使有限,但成本确定。这种内生激励机制,导致了市场不会最终出清。
 
网贷领域的投资者的行为如何体现成为这些现象呢?以互联网为接触点形成的直接融资交易模式,降低了交易对手触达成本对于交易达成的敏感性和成本吧?同时,由于没有基于KYC原理系统建立投资者适当性,从而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将有效信息湮灭在噪音中。这就迫使真实交易双方有激励机制降低信道噪音,这就出现了信息中介平台。平台提供的是中介服务而不是作为交易对手的话,就需要通过规模来有效摊薄成本,同时,提高KYC的有效性来降低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的大成概率。但是,作为交易对手可以获取由于货币系统渗透率不足带来的原则上无穷大的利率,而不是必须要通过大规模机会成本投入才有可能形成的交易规模带来的佣金收益。时间轴和规模坐标系中,越是早期,越是小规模,越是倾向为交易对手,而不是信息中介。
 
而在市场中,信息获取、储存、处理能力更加广谱的投资人群体中,想要对平台做出评价,那么,好的平台如实公开机构信息的话,不好的平台更倾向于隐藏真实情况而公开不真实的信息,这就出现了太酷的机会来进行市场纠偏。但是,市场早期规模过小的阶段,绝大多数机构更倾向于偏离中介职能而介入交易,那么市场中绝大多数公开信息都是扭曲之后的,对于一般非特定公众就产生了噪声,抑噪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系统成本压制扭曲,所以呈现出的就是投资者会竞争性地获得超额收益,使得风险耐受程度较高的投资者留存。
 
当部分平台达到经济规模之后,为了获得均衡状态,倾向于回归中介职能。但是,市场中绝大多数没有达到的时候,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对终极机构的规模提出更高的要求来支付这一部分成本。
 
当由于处于均衡状态的机构持续的时候,交易双方的效率会体现,并抑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噪声,整体市场平台机构的比较竞争就形成了,而且会通过淘汰非均衡平台而获得更大的规模。
 
如果信息不对称是系统存在的前提,那么问题就不在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是如何对于信息不对称之下的系统进行分析,追求信息不对称(如同有限理性市场一般)前提下的系统稳定(均衡)。
 
前景预期理论中,假设主体有限理性,给出了三个基本判断:
 
(a)人,大概率,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b)人,大概率,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
 
(c)人,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继续提升自我认识,对于茫茫世事。
 
 
2019年,面临的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老朋友们都希望我能够展望一下。
 
我只一字:
 
话题:



0

推荐

郭大刚

郭大刚

7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1971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长期从事IT/通讯/互联网行业。2002-2009年供职于神州数码,2009-2012年供职于佳杰科技。2012年3月-2015年9月就读长江商学院FMBA,期间任职于秉鸿资本和国泰创投等机构,是TMT行业的独立天使投资人。2014年12月创立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2017年9月10日,更名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2018年9月28日卸任。目前,专注于Fintech、Regtech领域的独立研究工作。

文章